网上有关“爵位等级排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爵位等级排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爵位等级排列从小到大: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男爵之下还有从男爵,是世袭爵位中最低级者。
一、等级划分原则:
1、男爵: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在十一至十二世纪时,它是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
2、子爵:原是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国王查理曼于八世纪时封的,后来传到欧洲其他大陆国家。
3、伯爵:在罗马帝国时,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强化后,伯爵可割据一方,成为世袭的大封建领主。
4、侯爵: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是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
5、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
二、我国明朝宗室封爵:
1、宗室分爵:
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
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
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二品;
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
孙辅国将军,从二品;
曾孙奉国将军,从二品;
四世孙镇国中尉,从四品。
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
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
2、外戚封爵:
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明、清爵位俸禄:
一、明朝:
初亲王岁禄定为五万石,后定减亲王岁禄为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将军三百石,奉国将军二百石。
另有大量赐田,有的亲王竟至数千上万顷。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井无封邑。
二、清朝: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
男、子、伯、侯、公。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因此爵位本来是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的。但某些国家(例如不列颠)在封建制度没落后,依然沿用爵位体系。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爵位与官职
爵位与官职有一定关系。大体上爵位由有实权的官职逐步演变为纯粹的荣誉称号。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对周天子称臣,在封国内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后,总的趋势是官与爵逐渐分离,但在某些时期仍有例外。
西汉、西晋及明朝初期,宗室王在封国内有军事、行政权,势力逐渐膨胀,先后酿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变”等,严重威胁着皇权。在其他时期,爵位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因其与皇帝关系的亲疏(皇族封爵)及功劳大小(功勋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爵位高低分别为:王、公、候、伯、子、男等。各朝代略有不同。
爵禄在古代往往连称,受爵后必得禄。西周时,公、侯是封国内的君主,封国内的财政收入全归其所有,但公、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等义务。以后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征收,而是由王朝拨给。
后来食邑变成了一种虚名,只有在爵位前加所谓“食实封”若干户,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或从国家领得一定封赐。
关于“爵位等级排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独智慧]投稿,不代表米特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b-rubber.cn/zsfx/202508-323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米特号的签约作者“独智慧”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爵位等级排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爵位等级排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爵位等级排列从小到大:男爵...
文章不错《爵位等级排列》内容很有帮助